Amy Winehouse一個音樂生涯短暫卻留下豐功偉業的英國才女歌手。在2011年7月23日於自宅死亡的消息傳出之後,引起全球樂迷一陣哀悼。不只是樂迷,連全球娛樂圈人士都為她感到惋惜。原本預計可能在去年(2010)發片。因故未發成。過了一年,大家又在痴痴等她的第三張專輯問世之際,卻傳出不幸的消息。原本想等她的新專輯發行時再重新介紹Amy Winehouse,看來永遠無法實現了。因為Amy Winehouse的音樂事業在此終止,僅留下唯一發行的兩張專輯讓世人懷念了。所以,身為歌迷能做的,就是在部落格裡保留一個Amy Winehouse的位置,讓她的好音樂能永遠存放在我的音樂世界裡。

Amy Winehouse來自於北倫敦的猶太家庭,父親是個很愛聽Jazz的計程車司機,讓AMY從小就對Jazz產生興趣。Amy的祖母對她影響也很深,不只是音樂中還有人生。9歲時祖母可能看出她的天份,送她去英國著名的音樂學校就讀;10歲時AMY和好友組了樂團,13歲終於不用再玩哥哥的吉它,她總算擁有一把自己的吉它。所以Amy Winehouse開始試著寫歌,也在樂團擔任主唱。Amy骨子裡其實是挺叛逆的學生,還因此被學校退學。後來才去唸英國的The Brit School,還有其它幾間學校(她到底唸了幾間,實在很難用年份一一說明)。總之,當時的歌手男友Tyler James,將Amy的DEMO帶寄出去之後。Amy Winehouse很快就簽了經紀公司,成為公司的祕密武器。但Amy實在太有潛力,太多唱片公司想幫她發唱片,還因此爆發唱片公司搶人大戰。最後Amy Winehouse簽入了環球唱片旗下。

Amy Winehouse的首張專輯Frank,是一張融合濃厚的Jazz / Soul/Blues的專輯。如果不是後來聽了第二張Back To Black,應該不會特別想去找這張專輯來聽(因為這種歌路一直都不是我的菜)。不過Amy的作詞還是很銳利(專輯發行時她才19歲,所以這應該是她十幾歲寫的東西)。更恐怖的是,這張專輯現在往回聽,保證你不會發現是"白人歌手唱的",聲音也沒有那麼厚實。初試啼聲的首張專輯其實獲得極佳評價,還勇奪英國創作最高榮譽的Ivor Novello Awards以及黑人音樂獎MOBO Award。另外還入圍2004年的英國水星音樂獎及全英音樂獎。以新人來說,一張專輯能有這樣的成績,真的是非常厲害。

Stronger Than Me from the debut album(2003): Frank


AMY首張專輯中的首支主打,雖然沒為她在排行榜獲得多少名次,卻讓她抱回一座Ivor Novello Awards(創作人協會音樂獎)的Best Contemporary Song Musically & Lyrically最佳詞曲創作獎。

F*ck Me Pumps
該專輯的第四首主打,也是最後一首主打,一樣沒有打進TOP 40。不過不重要,這張專輯拿到Top 5,並且賣破三白金才是重點啦!!

Help Yourself
第四首主打,現在再重聽這首歌。再想想Amy後來身陷毒窟的慘況,有點諷刺啊。

In My Bed
節奏是取樣自美國饒舌歌手Nas 2003年的歌曲Made You Look。不小心看到LIVE版,那時的Amy滿有福態的。

Amy Winehouse經過首張專輯的洗禮之後,曾在訪問中表達她對評價很好的首張專輯其實並不是百分百滿意,大概滿意度只有八成左右。因為還是有些歌是她不喜歡的。但在創作第二張專輯時,她的創作才華成熟了,人生經驗也豐富了些。因此可以探討的主題更廣,諸如SEX /酒精/毒品/感情等主題都出現在歌曲中。不同於上張濃濃的JAZZ風,這次AMY雖然仍沿用舊班底Salaam Remi擔任製作人,還找來了年輕才子Mark Ronson為專輯注入了一股新的氣息。當時的Mark名氣不算響亮,世界還不知道這位才子的實力。但他卻是讓Amy的音樂真正推上世界舞台的大功臣。

Amy Winehouse的第二張專輯在2006年下半年發行,不同於上張專輯雖然評價好,銷售成績卻不如預期。這次的專輯在Mark先生的努力下,除了調整為60年代的靈魂樂及保有JAZZ特色之外,歌曲更"平易近人"。至少年輕世代不會一聽到Soul或Jazz,就直覺是"old school"的音樂,因而喪失聽歌的動力。這是我第一次真的去找找什麼是Neo-Soul。當然我每次看完還是會忘記,不過總歸一句,它混合了R&B / 傳統SOUL 及JAZZ。所以Amy有著SOUL(靈魂)的唱腔,音樂卻感覺很"現代"。因此我們聽起來很"復古",卻不會立刻掉入"古老年代"的感覺。 (靈魂樂我不熟。請原諒我解釋的很爛!!!)

Amy Winehouse的第二張專輯Back To Black非常出色,受到一致好評。但這也是Amy唯一且最後一張"冠軍專輯"。她特立獨行的打扮(尤其是那顆"招牌蜂窩頭"),在當時的樂壇中是"異類"。但聽到她的音樂,看到她的歌詞,又會讓一堆人想急著去GOOGLE這號人物。即使她當時曾坦誠自己曾經是毒癮酒癮的受害者。但當時大家並不以為意。因為她的音樂才華真的超越了一切"不完美"。這張專輯為Amy的演藝事業創下了高峰。Amy Winehouse成為當年度英國最暢銷的歌手。在美國更是創下了英國歌手在Grammy音樂獎得獎紀錄,一人獨得五項Grammy大獎,為後來的英國藝人在美國的發展打下了成功的基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Amy這成功的一仗,或許後面的Adele、Duffy等英國歌手在美國不會這麼容易成功(受到注意)。這可能都要歸功於Amy Winehouse。

You Know I'm No Good from the album (2006): Back To Black


這是認識Amy的第一首歌,也是專輯的第二支主打歌。當時在BBC Radio 1猛打這首歌曲,一度以為是"黑人歌手"的歌曲。因為歌曲太好聽,以致於放下了"黑與白的成見",決定暫停工作,上網查查這位歌手的真面目。如果竟然是位白人歌手,驚嚇之餘也佩服這位歌手的歌唱功力。後來的每天每天,都在等著Radio 1播這首歌。Amy可以用靈魂樂這種樂風來直接表達自己,真的是很酷!! 歌曲紅到不同版本都很歡迎,如加入RAP的Ghostface Killah版(連結),以及曾被英國樂團Arctic Monkeys的翻唱版(連結),都讓歌曲有了不一樣的風味,不過還是原汁原味的原版最道地。

Rehab
專輯的首支主打歌,也是讓她在Grammy大放異彩的大功臣。很多人聽到這首歌的反應是"這女的也太酷了吧"?歌詞怎麼那麼幽默(我覺得加了中文翻譯的MV更幽默)。誰會想到它主歌的歌詞本來是一段對話,來自Amy跟製作人 Mark Ronson的一段對話。Amy那天跟Mark說了一段她自己的傷心故事,Amy搞砸了一些事情。然後提到爸爸想送她去勒戒所。,可是她不想去之類的。本來似乎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對Amy來說似乎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Amy說她不想去時的語氣就和歌詞中那段"I said NO NO NO"的感覺一樣,Mark覺得Amy的反應太有趣了吧。於是Rehab變成了一首歌。(我說過Mark很有才吧??!!)

Back To Black
Amy和Mark合作的另外一首好聽歌曲,也是第三支主打歌及專輯同名曲。只能說Mark和Amy兩人的默契太棒了 (如果票選專輯最喜歡的歌曲,Mark的作品大概佔多數)。Mark談起和Amy的工作過程,他說其實Amy幾乎寫了所有的歌,每次當Amy走進(錄音室)時。總是會用Acoustic吉它彈給他聽,再跟他講和絃的進行方式。然後Amy就離開,留下Mark要為這些歌曲工作一整晚。包含分析Amy寫的每個和絃,思考該怎麼把這首歌調整的像60年代的感覺。製作人好辛苦,原本以為製作人Mark比較大牌,想不到大牌的是Amy(哈哈)。當然Mark Ronson如此認真,後來因為Amy的專輯讓他拿到Grammy音樂製作人大獎,也因此有名。 (Mark就別抱怨囉)

Love Is A Losing Game
歌詞讓Amy拿到Ivor Novello的最佳作詞獎,歌曲猛到還變成英國劍橋大學的期末考題。在AMY的這張專輯中,對愛情總是有許多驚人之語。雖然不確定當時寫的男主角是否就是那人神共憤之後鎯鐺入獄的前夫Blake Fielder-Civil(,但在製作這首歌時,製作人Mark非常想在Acoustic襯底的歌曲中,為這首傷心歌曲加一點節奏。但又不能失去歌曲原有的味道。於是在請教了鼓手之後,他終於完成了這首歌。對Mark而言,這也是個大挑戰。總之專輯中的好歌太多了,如Tears Dry On Their Own及Me & Mr Jones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有空一定要一首一首的聽!!

Amy Winehouse靠著唯一的2張專輯,成功將英倫音樂行銷到全球。她達到許多英倫藝人都想到達的境界,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傳奇,才華無庸質疑,歌聲獨樹一格又忠於自我,勇敢面對自己就是"戒不掉"的那種人。可惜在成功之後。她有了名氣也成為狗仔追逐的目標。因為"戒不掉"讓她搞砸了自己的音樂生涯。本來應該有著更美好的音樂生涯,卻在毒癮/酒癮中沉淪。在世人都快覺得她沒救的時候,她重新站起來,跑去戒毒戒酒。找到了比前夫正常100倍的導演男友,感覺人生即將步入正軌之際,卻突如其來的離開人世。整個人生像遛滑梯一樣,大起大落然後消失在世界上。

Amy Winehouse是英倫樂壇近幾年的女性音樂領航者之一,喚起唱片公司對女性音樂人更加重視。她開啓了2007年開始的英倫女聲新風潮,沒有她在前一年開闢的捷徑,Adele及Duffy的音樂不會這麼快就能在美國及全球被接受。當我們現在談到The Brit School,我們想到的第一位絕對是Amy Winehous,之後才會是Adele、Kate Nash、Leona Lewis等。而在後面一波英倫新聲中,如Florence and The Machine及La Roux等,你會發現沒有人可以像Amy Winehouse一樣,有著這樣離經叛道,不按牌理出牌的一面。而她的聲音辨識度極高,相信大家絕對不會忘記如此有特色的好聲音。她的音樂值得被好好懷念,而不是跟著媒體去叫她"毒后"或"毒蟲"。對我而言,從未因為歌手的私人問題。而影響對她們音樂的支持度。基本上這兩件事不該混為一談的,對狗仔刊出的Amy最後的遺照雖不知是真是假。但真的讓人覺得痛心,一個音樂天才不該這樣被對待,逝者已矣,希望媒體自律一點吧!!

Amy Winehouse的驟逝,結束了短短27 歲旳生命,讓她成為"27俱樂部"的最新成員之一(27俱樂部就是在27歲死亡的藝人,例如Nirvana主唱 Kurt Cobain、The Doors主唱Jim Morrison,以及60年代的白人藍調歌手Janis Joplin等)。但無論如何,不分歌手演員,在Amy過世之後,大家都都紛紛表達了遺憾。更遑論她的音樂夥伴Mark Ronson。Mark說Amy不只是他音樂上的靈魂伴侶,也像她的妹妹一樣,失去Amy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之一。Amy的圈內好友Kelly Osbourne也在第一時間趕回英國,送好友最後一程。不論Amy最後給人留下的印象如何,相信喜歡Amy Winehouse的歌迷朋友們,永遠記得的會是她的好音樂。Amy"酒屋",永別了!! 妳永遠都是我們"戒不掉的好聲音"!!!

 

Amy Winehouse 音樂大事紀

Mercury Prize 英國水星音樂獎(2004、2007入圍)
英國除了全英音樂獎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的音樂獎(可能比全英音樂獎更重要,也更難拿到)。因為這獎項只會選出一位得獎者,所以每年的入圍者名單就很吸睛了,要入圍已屬不易,要得奬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評審口味獨特,不向市場主流看齊,一切各憑本事)。而Amy Winehouse卻是連續兩張專輯都入圍了水星音樂獎,當然值得讚賞囉,

BRIT Awards 全英音樂獎(2007)
在2004曾以首張專輯Frank獲全英音樂獎2項提名,可惜未能獲獎。2007年勢如破竹的Amy Winehouse,總算如願抱回最佳女歌手的大獎。

MOBO Awards (2007)
MOBO音樂奬,也許對大家很陌生。不過它是英國為表揚黑人音樂貢獻所設立的音樂獎(是黑人音樂,不是"黑人歌手"。所以黑、白人都可以角逐)。Amy雖然在2004年已經入圍卻未能得獎。不過2007年總算得到一座Best UK Female最佳英國女歌手獎(音樂獎拼圖幾乎快完成了)。

Grammy Awards葛萊美音樂獎 (2008)
入圍六項超級風光。最後還一次抱回了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專輯(Back to Black)、年度最佳唱片(Rehab)、年度最佳歌曲(Rehab)、最佳流行女歌手 等五項大獎,成為史上第一位在Grammy獎拿到最多獎項的英國女歌手(至少在2011年)。對英倫歌手而言。Amy的得獎,是英國歌手進軍美國的一大激勵。

Ivor Novello Awards創作人協會音樂獎(2004、2007、2008)
2004年以首支單曲Stronger Than Me拿到最佳詞曲創作單曲獎(Best Contemporary Song Musically & Lyrically)。2007年的Rehab獲得了另一項當代最佳歌曲獎(Best Contemporary Song)。2008年, Love Is a Losing Game又為Amy拿到第二座"最佳詞曲創作單曲獎)。

英倫女歌手成功進軍美國的典範
因為Amy帶起的風潮,讓她成為英倫女聲打進美國市場最成功的歌手。連今年成功進軍美國的Adele,都認為Amy的出現等於是替她和Duffy鋪好了路。所以即使後來很多英國歌手也唱起類似的樂風,但只要提到Jazz /Soul等,大家就會想到Amy Winehouse。因為她已經是英國女歌手的成功典範了。

開創流行音樂新局面
Amy Winehouse讓現代人又重新喜歡靈魂樂。當今的流行樂女神Lady Gaga就表示,Amy的驚世駭俗為流行歌手開創了新的局面,也間接讓GaGa的作風被流行市場所接受(意思是,大家先看過叛逆的Amy,再看到Gaga的作風,就不足為奇了 ??)。但不管怎樣,即使是GAGA都表示Amy對流行樂的影響很大,讓她可以和AMY一樣,成為跳脫流行樂框框的歌手。雖然有人稱她是英國版Lady GaGa(聽了很無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GaGa之前,其實我們已經見識到Amy Winehouse的流行旋風了(她的樂風不同於GaGa,但竟然能在流行樂壇發光發熱,應是近年少見)。

Amy Winehouse在2011年7月23日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兩張出色的專輯和一張剛錄好的第三張專輯。在生前最近的一次訪問中,Amy Winehouse聊到了她的第三張專輯。因為Amy極為欣賞60年代的女子團體,所以在第二張專輯之後,她仍然會希望將60年代的女子音樂精神延續到第三張專輯,也是她來不及發行的新專輯。製作人目前已知的仍然是前兩張專輯的製作人Mark Ronson及Salaam Remi。據傳這張專輯已由家人同意,將會儘快發行。不過無從得知是否需要再做調整,畢竟在未發行前,一切都有變數的。何況 Amy不在了,誰去實現她原有的新專輯想法呢?雖然專輯會以"遺作"發行,不過我想AMY迷們應該還是會收藏吧。真心希望唱片公司能以"真誠的角度"出發,別讓Amy的遺作成為賺錢工具。(此外。也呼籲所有的樂迷們。如果有能力的話,請至少收藏一張Amy的專輯或是等遺作發行再收藏。希望大家能以購買正版唱片表達對Amy的尊敬。 PS.遺作Lioness: Hidden Treasures(藏絲精選)已經發行了喔 ~~

PS.此篇文章一切憑感覺.如果有引用錯誤的地方.請指正.謝謝!!



Amy Winehouse相關歌曲(按年份排列)

Tony Bennett ft. Amy Winehouse - Body and Soul (2011)
Amy有幸能和美國這位偉大的傳奇歌手合作,想必她應該非常的高興。這首歌也將收錄在Tony Bennett的新專輯Duets II中。預定在Tony老先生八十五歲生日當天(9月20日發行),這首歌也勉強有MV了。大家可以看到Amy最後的身影。

Mark Ronson ft  Amy Winehouse - It's My Party (2010)
Amy去年和Mark合作這首向美國已故音樂教父Quincy Jones致敬的歌曲,收錄在Q: Soul Bossa Nostra 這張致敬合輯中。

Amy Winehouse - Fool's Gold (2008)
收錄在電影"Sex and the City(慾望城市)"原聲帶中的歌曲。

Mark Ronson ft. Amy Winehouse - Valerie (2007)
這首歌走紅的程度也不輸Amy自己專輯的歌。雖然是翻唱個人很喜歡的The Zutons歌曲。但是在Amy的唱腔及Mark的巧手安排之下,歌曲似乎比原曲更受歡迎呢。這首歌收錄在Mark那張大賣的Version專輯裡。另外推薦Acoustic版本(連結)。

Mutya Buena ft. Amy Winehouse - B Boy Baby (2007)
Amy和自己的好姐妹也是前Sugababes的團員Mutya Buena合作的歌曲,收錄在Mutya的首張專輯Real Girl中。

Tyler James ft. Amy Winehouse - Best For Me (2005)
幫當時男友獻聲的歌曲,收錄在Tyler 2005年的首張專輯"The Unlikely Lad"裡面

Amy Winehouse - 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2004)
收錄在電影"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原聲帶的歌曲。電影很好看,但竟然完全沒印象裡面有這首歌?!

 



本文圖片僅供文章評論用.不作商業用途.(影片出處:YouTube,圖片出處:Last FM、Amywinehouse.com、Zimbio.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myWinehouse 2011
    全站熱搜

    花果山的G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